•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院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CSCD)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F5000优秀论文来源期刊
  • 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收录期刊
  • 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
  • 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期刊
高级检索

皖东池河地区发现印支期变质事件:来自魏岗山岩体变质锆石U-Pb年龄的证据

钱辉, 邓佳良, 王翔, 汪雅菲

钱辉, 邓佳良, 王翔, 汪雅菲. 皖东池河地区发现印支期变质事件:来自魏岗山岩体变质锆石U-Pb年龄的证据[J]. 中国地质, 2020, 47(3): 896-897. DOI: 10.12029/gc20200331
引用本文: 钱辉, 邓佳良, 王翔, 汪雅菲. 皖东池河地区发现印支期变质事件:来自魏岗山岩体变质锆石U-Pb年龄的证据[J]. 中国地质, 2020, 47(3): 896-897. DOI: 10.12029/gc20200331
QIAN Hui, DENG Jialiang, WANG Xiang, WANG Yafei. Indo-Chinese epoch metamorphism event found in Chihe area, eastern Anhui: Evidence from U-Pb age of metamorphic zircon from Weigangshan rock mass[J]. GEOLOGY IN CHINA, 2020, 47(3): 896-897. DOI: 10.12029/gc20200331
Citation: QIAN Hui, DENG Jialiang, WANG Xiang, WANG Yafei. Indo-Chinese epoch metamorphism event found in Chihe area, eastern Anhui: Evidence from U-Pb age of metamorphic zircon from Weigangshan rock mass[J]. GEOLOGY IN CHINA, 2020, 47(3): 896-897. DOI: 10.12029/gc20200331

皖东池河地区发现印支期变质事件:来自魏岗山岩体变质锆石U-Pb年龄的证据

基金项目: 

本文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1212011120849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公益性地质调查项目 2013-g-1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钱辉, 男, 1964年生, 高级工程师, 从事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

    通讯作者:

    邓佳良, 男, 1987年生, 工程师, 从事构造地质学研究; E-mail:460862353@qq.com

Indo-Chinese epoch metamorphism event found in Chihe area, eastern Anhui: Evidence from U-Pb age of metamorphic zircon from Weigangshan rock mass

  •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规模最大的断裂带,在中国境内长达2400 km,是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的重要边界断裂(图 1a)。本次在皖东池河地区、郯庐断裂带(安徽段)西界断裂(池河—太湖断裂)以西的魏岗山岩体中(图 1b),发现了印支期变质事件的记录(变质作用时间为(210.3±1.8)Ma,MSWD=2.8)。该变质事件的发现与研究,为郯庐断裂带(安徽段)西界断裂位置的确定提供了新的依据。

    图  1  池河地区及邻区地质简图
    Figure  1.  Simplified geological map of Chihe area and adjacent areas

    魏岗山岩体位于安徽省池河镇以东南约10 km处,呈岩株状产出,面积约0.45 km2,四周被第四系掩盖(图 1b)。岩性为浅灰色、浅肉红色片麻状花岗岩,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图 1e),主要由条纹长石(50%)、石英(25%)、斜长石(10%)、微斜长石(10%)及少量黑云母(3%~5%)组成,矿物具断续定向排列特征。本次测试样品(WSG-TW1)采自魏岗山岩体中部(117°55′43.75″E;32°28′29.35″N)(图 1b)。样品的锆石分选工作由河北廊坊地质调查研究所完成。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在武汉上谱分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数据采用204Pb校正法对普通铅进行校正。

    魏岗山片麻状花岗岩的锆石颗粒大小30~ 150 μm,长宽比1:1~2:1。其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图 1c),锆石内部特征为弱分带、震荡环带结构、核边结构,部分为面状分带结构。锆石Th/U为0.02~0.03,显示变质锆石特征。锆石U-Pb测试结果见表 1,谐和年龄为(210.3±1.8)Ma,MSWD=2.8(图 1d),代表了魏岗山岩体遭受变质作用的时间。

    表  1  魏岗山岩体LA-ICP-MS锆石U-Pb测试结果
    Table  1.  Zircon LA-ICP-MS U-Pb data of the Weigangshan rock mass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魏岗山岩体记录的印支期变质事件的变质作用时间为(210.3±1.8)Ma(MSWD=2.8),与大别造山带折返时间(225~200 Ma)相对应,是池河—太湖断裂(原郯庐断裂带安徽段西界)以西的首次发现。该变质事件的发现,一方面说明魏岗山岩体属大别造山带,是郯庐断裂带左行平移携带至池河地区的,暗示郯庐断裂带开启/或大规模平移活动应发生在大别造山带折返之后;另一方面还说明池河—太湖断裂并不是郯庐断裂带(安徽段)的西界,其西界可能位于魏岗山岩体以西、炼铺以东的合肥盆地内(图 1b)。

    感谢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安徽省的支持!

  • 图  1   池河地区及邻区地质简图

    Figure  1.   Simplified geological map of Chihe area and adjacent areas

    表  1   魏岗山岩体LA-ICP-MS锆石U-Pb测试结果

    Table  1   Zircon LA-ICP-MS U-Pb data of the Weigangshan rock mass

    下载: 导出CSV
  • 期刊类型引用(12)

    1. 董芳瑾,张中彬,蒋发辉,王健豪,王秋菊,李禄军,彭新华. 三江平原白浆土白浆层埋深与厚度空间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素. 土壤学报. 2025(02): 362-374 . 百度学术
    2. 郑金涛,金晓媚,李晴,殷秀兰,金爱芳.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张承地区表层土壤湿度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24(02): 204-214 . 百度学术
    3. 李宇琪,黄鹏,宋长虹,徐阳,章策,崔远来,罗玉峰. 基于互补相关原理的三江平原蒸散发时空变化规律分析.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24(04): 58-66 . 百度学术
    4. 李慧,张少伟,赵阳.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生态质量时空演变格局及其驱动因素. 水土保持研究. 2024(04): 233-240 . 百度学术
    5. 殷贝妮,朱青,廖凯华. 长三角区域表层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及其影响因子. 土壤. 2024(06): 1358-1370 . 百度学术
    6. 沈运华,张秀荣,刘晓煌,张子凡. 陆表自然资源综合观测体系构建的思考.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3(02): 72-80 . 百度学术
    7. 梁家凤,赵银兵,栾军伟,刘世荣,倪忠云,周国李,陈馨熠,罗宇豪. 2000—2019年中国南方竹林区水分利用效率时空特征及驱动机制. 生态学报. 2023(12): 5150-5161 . 百度学术
    8. 庄淏然,冯克鹏,许德浩. 蒸散分离的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变化及影响因素. 干旱区研究. 2023(07): 1117-1130 . 百度学术
    9. 王永锋,靖娟利,刘海红. 2000~2020年西南地区蒸散发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探测.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3(12): 2568-2580 . 百度学术
    10. 宋进喜,高隽清,李晓鑫,毛瑞晨,史阿莹. 近20年来黄土高原蒸散发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06): 974-990 . 百度学术
    11. 王凯利,王志慧,肖培青,王铁生. 气候与下垫面变化对黄土高原蒸散发变化的影响评估. 水土保持学报. 2022(03): 166-172+180 . 百度学术
    12. 博文静,沈钰仟,王馨悦,肖燚,欧阳志云. 植被覆盖度对夏季降温效应的影响——以内蒙古为例. 生态学报. 2022(22): 9165-9174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11)

图(1)  /  表(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075
  • HTML全文浏览量:  647
  • PDF下载量:  3741
  • 被引次数: 23
出版历程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09-25
  • 刊出日期:  2020-06-2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x 关闭 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