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西北部的震旦紀沉積和震旦紀古地理
-
摘要: 河北省西北部的震旦紀沉積,一向認为比较簡單,但經过几年來工作的結果,这一帶的震旦系远非大家所想像的那样单纯。茲就筆者所知,并綜合華北地質局某勘探隊集体工作的成果,簡單介紹如下,供大家参考。一、河北省西北部震旦系的一般特征这里所指的河北省西北部,包括东起密云縣,西至怀安縣的区域。在已往的旧资料里,关于这一带的
-
最近,舒德干院士领导的西北大学早期生命与环境创新研究团队在中国宜昌长阳地区发现距今518 Ma的寒武纪特异埋藏软躯体化石库,命名为“清江生物群”,这是我国地质古生物学家发现并命名的一个新的寒武纪生物群。自2007年该团队张兴亮教授在该地发现第一块软躯体构造化石以来,12年间该团队已经采获珍稀标本20000余枚。
寒武纪大爆发被称为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一大“悬案”,在不到地球历史1%的时间诞生了绝大多数动物门类,该现象令科学界感到困惑。要破解寒武纪大爆发的奥秘,需要通过可靠的化石实证探寻恰当的科学窗口。1909年以来相继发现的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中国云南澄江生物群和本次发现的清江生物群正是破解难题的主要珍贵实证科学窗口。
目前,该团队在清江生物群共采集化石标本20000余件,已经初步研究4351件,鉴定出109个属。其中53%为从未有过记录的全新属种,而且85%不具有矿化骨骼,绝大多数为水母、海葵等没有骨骼的“基础动物”。清江生物群的物种多样性将有望超过包含布尔吉斯和澄江在内的全球已知所有寒武纪软躯体化石库。
清江生物群的特色和优势体现在新属种比例最高、后生动物相对多样性最大、软躯体生物类群最多、化石形态保真度最优、原生有机质的埋藏保存最好等5个方面。这次发现应该是全球保存最好软躯体的化石库,常见的硬体化石库保存的是骨骼,而清江生物群可以保存精细的软体形态,这在硬体化石库中是见不到的。比如眼睛、皮肤、内脏、肠道、心血管,甚至是神经系统,呈现出一个非常完美的画面。这些化石的“超高保真”,正是由于清江生物群化石主要以原生碳质薄膜形式保存,未经明显的成岩作用和风化作用改造。
清江生物群距离澄江生物群化石产地1050 km,是同时代的、不同古地理位置的生物群。两者的科学研究价值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均距今约518 Ma,处在寒武纪动物门类爆发式出现的鼎盛时期。与澄江生物群相比,清江生物群处在远离海岸的较深水环境,代表了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全新生物群落。
3月22日,张兴亮教授和傅东静副教授等人在美国《科学》杂志著文公开报道该成果后,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关注和评价,认为后续的规模化有序开采和深入研究有望解决寒武纪大爆发时期动物门类起源演化和古环境变化等一系列重大科学问题。
(《中国地质》编辑部据西北大学网站简化整理,舒德干院士修改校正)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602
- HTML全文浏览量: 13
- PDF下载量: 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