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局2020—2021年部分计划-工程简介
-
-
2021年,我们迎来了“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充分发挥“国家队”作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惠民生,研究推出一批重大计划-工程和项目,大力强化地质科技创新,全面支撑能源、矿产、水和其他战略资源的国家安全保障,精心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资源规划管理工作,为“十四五”地质调查事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现将中国地质调查局2020-2021年实施的部分计划-工程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一. 基础地质调查计划
1.大陆多圈层协同演变基础地质调查工程(柳永清,7个)
2.深部地质调查工程(吕庆田,4个)
3.地表作用与系统演变基础地质调查工程(李振宏,2个)
4.重要盆地和造山带航空物探与遥感调查工程(范正国,2个)
5.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基础调查工程(方慧,6个)
6. 华北平原及周边区域地质调查工程(王惠初,2个)
7.东北平原及周边区域地质调查工程(张立东,2个)
8. 长江中下游平原及周边区域地质调查工程(蒋仁,2个)
9. 东南丘陵区域地质调查工程(牛志军,3个)
10. 青藏高原及周缘区域地质调查工程(王保弟、李海兵,6个)
11.西北盆山系区域地质调查工程(计文化,5个)
12.边远艰苦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程(吴亮,3个)
二. 能源矿产地质调查计划
1.京津冀地热资源调查评价与综合开发示范工程(王贵玲,5个)
2.干热岩资源调查与勘查试采示范工程(张二勇,3个)
3.南方页岩气地质调查工程(包书景,9个)
4.北方新区新层系油气地质调查工程(周新桂,5个)
5.松辽盆地及外围油气地质调查工程(陈树旺,2个)
6.非常规油气地质调查工程(张家强,4个)
7. 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工程(石砥石,13个)
8.北方砂岩型铀矿调查工程
三. 重要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调查计划
1.重要矿集区矿产地质调查工程(吕志成,4个)
2.大宗急缺矿产调查工程(唐菊兴,15个)
3.战略新兴矿产调查工程(王登红,5个)
4.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调查工程(赵恒勤,4个)
5.金多金属资源勘查工程(段留安,3个)
6. 特殊地区矿产调查工程(魏立勇,2个)
四.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监测预警计划
1.全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信息化工程(李媛、杨旭东,2个)
2.南方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调查工程(铁永波,6个)
3.西部黄土区地质灾害调查工程(毕俊擘,6个)
4.重要活动构造与区域工程地质调查工程(谭成轩,2个)
5.川藏铁路交通廊道地质调查工程(郭长宝,3个)
五. 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计划
1. 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监测工程(郑跃军,4个)
2.长江流域水文地质调查工程(黄长生,5个)
3.黄河流域水文地质调查工程(韩双宝,4个)
4.海河-淮河流域水文地质调查工程(杨会峰,3个)
5.松辽流域水文地质调查工程(王晓光,2个)
6.珠江流域水文地质调查工程(夏日元,4个)
7.西北干旱内陆盆地区水文地质调查工程(尹立河,3个)
六.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地质调查支撑计划
1.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地质调查与评价工程(乐琪浪,8个)
2.国土开发遥感地质监测工程(杨金中,3个)
3.生态地质调查工程(聂洪峰,5个)
4.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地质调查工程(张进德,1个)
七. 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综合地质调查计划
1.京津冀协同发展区综合地质调查工程(刘宏伟,5个)
2. 长江经济带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姜月华,9个)
3.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地质调查工程(赵信文,3个)
4.雄安新区综合地质调查工程(马震,4个)
5.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工程(肖国强,9个)
6. 城市地质调查工程(葛伟亚,12个)
7. 丝绸之路境内段综合地质调查工程(董英,3个)
8.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综合地质调查工程(陈国光,3个)
9. 海南生态文明试验区综合地质调查工程(黎清华,5个)
10.承德市生态文明示范区综合地质调查工程(殷志强,3个)
11.宜昌市生态文明示范区综合地质调查工程(王宁涛,2个)
八.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国土开发保护地质调查计划
1.地质调查战略规划研究工程(张万益,9个)
2.矿产资源国情调查工程(李厚民,5个)
3.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程(成杭新,8个)
4.古生物化石与地质遗迹调查工程(董颖,5个)
九. 地质数据更新与应用服务计划
1.地质大数据与信息服务工程(高振记、缪谨励、李丰丹,17个)
2.国家基础地质数据更新与集成工程(李廷栋、丁孝忠,5个)
十. 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监测计划
1.自然资源地表基质调查工程(侯红星,3个)
2. 自然资源专项调查工程(夏锐,4个)
3.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工程(刘晓煌,5个)
十一. 生态保护修复支撑调查计划
1.重点地区生态修复支撑调查工程(刘智杰,7个)
2.重要矿集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及生态修复工程(周文辉,7个)
注: 括号内人名和数字分别代表工程首席专家和下设二级项目数量。
(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资料整理)
封面图片: 西藏自治区甲玛铜多金属矿床3000m科学深钻现场(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唐菊兴、杨欢欢提供)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825
- HTML全文浏览量: 869
- PDF下载量: 3756